6月7日,来自“新汉学计划”的10国13名博士毕业生齐聚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在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COLIN MACKERRAS),韩国知名汉学家、中国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朴宰雨(PARK JAE WOO)两位汉学大师的见证下,共同开启学而致知——问道中国:“新汉学”博士学术讲坛。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青岛市教育局挂职副局长丁连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学研究处处长张科,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黎等领导专家出席讲坛,讲坛由青岛世界汉学中心责任专家孙建华主持。 “新汉学”博士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入探索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专业之奥秘,进行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的开创性探究,摹画一方水土背后的文明轮廓和脉络过程,共同探寻汉学发展新征程。 只问真理,无问西东 来自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阮廷庆(NGUYEN DINH KHANH)从东西方相遇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越南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著名思想家潘佩珠(Phan Bội Châu)的《人生哲学》。他提到潘佩珠作为越南现代思想奠基人之一,在东西方思想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提倡的“人格本位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现代社会视野是当代不可或缺的“思想遗产”。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范狄(DARIO FAMULARO)主要围绕“意大利早期学术汉学家塞韦里尼思想”展开,他指出,19世纪是意大利将中国学转变为学术研究课题的变革时期,塞韦里尼推动了意大利汉学的革新并使其具备科学性,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化作为意大利科学和文明进步知识源泉的历史地位。 坐而论道,行而践道 北京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娄缃旖(LOW SHIANG YII)从自己在中国的问道之路出发,历经在中国积累系统、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经验,再回到马来西亚的海岛上,以社会学的视野再出发,认为以岛屿为中心,可以更宏观地看待整个世界的交织,包括地方世界、周边社会和现代世界,为小地方的世界性书写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博士阮国偲(NGUYEN QUOC TU)多年来积极从事越南的汉语教育,他提到通过比较汉越两种语言中方位词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进一步感悟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中越人民跨越可能的语言误解与文化冲突,实现民心相通和友好交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王文泉(ONG WOON CHUAN)以马来西亚的华文作家为切入点,认为新马华文文学对中国意识(情感、想象、图象等)与中国书写的研究实际是从表层的中国现象到深层的中国本质进行探索与研究,即对“中国何为”进行重新思考,以此推动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实时交流。 过往皆序 ,未来已来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范玉雪(PHAM NGOC TUYET)讲述了越南文化共同体的嬗变,并探讨了在中西文化影响下,越南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她还分享了“新汉学计划”博士期间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心得,“无论何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美,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了解文化间的异同之处”。 武汉大学文学博士陈帝(STEPHEN ONDAGO ODUOR)指出肯尼亚的语言教育政策历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政府推行语言教育政策改革,将斯瓦希里语引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使其成为官方语言之一,但本土部族语言在语言教育中仍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深究其变革根本,可以更好地理解肯尼亚社会的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并为未来的语言教育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吴静欣(JINGXIN WU)详细梳理了客服电话会话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和研究成果。她指出,客服电话会话中常见的非常规话轮转换特征包括打断、重叠和沉默,客服人员和客户的会话策略与他们之间的权势关系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为商务汉语教学中以客服会话为主题的教材和教学设计提供了框架上的参考。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林恩琦(SARITA SUKOLTHAM)重点阐述了相互标记语跨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她展望了未来的汉学之路,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包括汉语本体研究、汉语和泰语的对比研究,以及跨语言和类型学方面的研究,在语言学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 讲坛环节结束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为“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颁发结业证书。 “新汉学计划”的博士们用学术实践真切回答了“汉学的征途是什么”这一问题。今天的中国成就斐然,和世界的连接也愈发紧密,与世界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更深入地与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准确地读,严谨地写”。汉学的征途不仅仅是关注古老中国的智慧和文献,更是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融。“新汉学计划”的博士们以学术回答“何以中国”的世界之问,以跨越语言文化、跨越古今发展、跨越不同学科的独特视野阐释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当代中国,推动世界对中国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