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融通和文明互鉴势不可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优秀的译者在这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外译项目”中,中外译者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语言、知识优势,如何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就业环境,是未来的课题之一。
周梅森的小说《人民的名义》俄语版即将在俄罗斯出版,译者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亚历山大·弗拉基米洛维奇·皮卡维尔。
脱维亚汉学家、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拉方院长贝德高教授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传奇老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他热爱教学,育人无数,是拉脱维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奠基者;他潜心钻研,编纂词典,是汉语拉脱维亚语工具书出版的开拓者;他善思善断,身体力行,是中拉建交的亲历者。他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与中国息息相关,正如他在《我的中国故事》一书中写道的:“我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昂尼斯出生在距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40公里远的一座小城。她深爱家乡和故土,就职于卡利亚里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学院。“1993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汉语和中国文化。那时的撒丁岛还没开设汉语课程。我在法国巴黎系统学习汉语,一步步走近中国文化和历史,从此开始了我和中国的故事。”昂尼斯回忆说。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会员、蒙古国汉学家与翻译家浩·巴特尔夫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采访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抗疫表示了赞扬和敬佩。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