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中心2025年世界著名汉学家入驻计划(七)

来源:世界汉学中心

作者:

2025-04-01

  引领汉学浪潮,构筑汉学母港。年内将有超过五十位世界著名汉学家入驻全球汉学家的海滨“共享书房”——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开展学术访问、口述史访谈、合作研究等学术活动。

入驻汉学家名单

1.png

孟娜

伊朗

(Elham Sadat Mirzania)

  个人简介

  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教授。伊中友协会员,,从2014年至今在汉语系任教。翻译出版:波斯语版《伊朗公元前第一千年的艺术与考古学》《中国当代文化》,编辑完成波斯语版《波斯语教材》《汉语乐园》《中国地理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等。翻译出版:一套儿童图书(共9册),德黑兰Peydayesh出版社(中文译波斯文),《伊朗公元前第一千年的艺术与考古学》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波斯文译中文),《中国当代文化》五洲传播出版社,中文译波斯文)。

  已编辑完成:《波斯语教材》李湘编(共4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乐园》波斯语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国地理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等。

2.jpg

哈桑·达贾塔

约旦

(Hassan Abdullah Al-Dajah)

  个人简介

  约旦汉学家,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尔大学媒体与战略研究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顾问,主要从事政治科学和战略研究。哈桑·达贾多次接受主流媒体采访,就中阿关系等发表观点。

3.png

拉拉斯·埃洛里亚加

西班牙

(Fernando Larraz Elorriaga)

  个人简介

  西班牙Alcalá de Henares大学教授,曾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西班牙20世纪至21世纪的文化及文学史研究,尤以跨洋研究视角对历史档案进行文本分析见长。作为独立作者出版专著5本,8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包括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I 1), Peter Lang (SPI 2), Iberoamericana/Vervuert(SPI 3), CSIC (SPI 5),Visor (SPI 19),Trea (SPI 21)等,任多个期刊编委。Fernando Larraz Elorriaga教授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Fellowship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es of Humboldt Stiftung;担任西班牙流亡文学组织(Grupo de Estudios del Exilio Literario)学术委员,主持六个国际级研究项目(包括西班牙科技部研究项目、西班牙经济部研究项目、英国British Academy研究项目、西班牙MAXAUB基金会研究项目),5本期刊编委。担任萨拉曼卡、拉普拉塔、扎达尔和萨格勒布大学的客座教授,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拉普拉塔大学进行过研究。

4.png

何爱华

比利时

(Els Hedebouw)

  个人简介

  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曾在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就读。她曾担任过德国西格斯公司(Seghers Better Technology)Scientex Matrix的编辑。

世界汉学中心.jpg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