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看中国 | 国际汉学研究书系推介(三)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2-12-02

汉学是外国人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一座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

汉学发展历史悠久,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中国文化译研网将其中已出版的优秀的世界各国著名汉学家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著作加以汇总整理,并简要介绍其内容,特推出“海外视角看中国:国际汉学研究书系推介”,以飨读者。

1abf5920cda615b9890021d13d4aae73.jpg

书名:《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

作者:(英)麦大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张达志、蔡明琼

书籍简介

《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是麦大维先生积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学研究的代表作,将唐代儒学的演变与学者群体及学术机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学校与祭孔、经学、国家礼制、史学、文章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一领域独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乱后三个时段,依序梳理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和学术观点发生的变化,总结各领域及其子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分析中央政府学术地位的渐趋弱化,以及学术与文学独立性的日益增长,彰显中央权威的衰落和稳定环境的消逝这一共同趋势,证实唐代的学术分期符合唐代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通过系统而全面、详实而缜密的研究,有力地扭转了传统思想史忽视唐代及其儒学遗产的倾向,特别赋予汉、宋之间的唐代儒学以重要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麦大维(David McMullen),著名唐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身院士,曾任剑桥大学中国学讲座教授、亚非学院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全英中国研究协会主席、李约瑟中国学讲席教授、花园委员会主席。

9b96be01b23abfefe47137407a2e442d.jpg

书名:《柳永论稿:词的源流与创新》

作者:(日)宇野直人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张海鸥、羊昭红

书籍简介

日本学者宇野直人的柳永研究,是对一个作家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其以新颖的视角,扎实的文献检索和统计功夫,深广的历史、文化视野作比较研究,对前代、前辈人研究成果加以吸收和辨识,善于选取新的研究角度,富于新见。其立意之独特,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实,思考之深细,颇具研究力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一部对中国词学研究的有益之作,亦可供诗词爱好者重新品味柳词不达意的文学性。

作者简介

宇野直人,日本汉学家、柳永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其所著《柳永论稿:词的源流与创新》,材料丰富、思考深细、见解新颖,是日本学者系统研究柳永的第一部专著,他与村上哲见在柳永研究上的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的柳永研究状况。宇野直人认为,在研究唐五代词向宋词的演变时,应该给予宋仁宗朝词人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张先和柳永。柳永作为有宋一代呈现异彩的文人,也是宇野直人研究唐五代词向宋词演变中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dd040426f940154adc127d6e4eb7c21e.jpg

 

书名:《英国对华政策》

作者: (英)杨国伦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刘存宽、张俊义

书籍简介

《英国对华政策》论述的是中英关系的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对象,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侵略者一方,随着美、日、德等新兴列强在远东的崛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华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的变化,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不得不调整其对华政策,由视中国为英国的禁脔转而参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并开始放弃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试图寻找盟友。1902年,英日两国缔结“英日同盟”,此举标志着英国对外政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

作者简介

杨国伦(L.K.Young),男,1926年生于英国伦敦,1951年伯明翰大学毕业。50年代后期曾在马来西亚大学执教,1960年以后定居香港,曾任香港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代理副校长等职。

f53908734f1db0276aff23c0b359b6d3.jpg

书名:《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

作者: (美)高友工、梅祖麟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李世耀

书籍简介

《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辑录了两人于19681978年间共同撰写的三篇研究唐诗的经典论文:《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实践》《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象》《唐诗的语义、隐喻和典故》,作者在细致分析中国诗例的同时,引入西方诗歌作比较研究,并吸收传统诗话的精华,调整西方通行的批评术语,重新阐释古典诗歌的美,向英语世界的读者推广。

作者简介

高友工,1929年生。1952年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196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起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学系,至19996月荣休。对“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理论有奠基之功,著有《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

梅祖麟,1933年生。1954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欧伯林学院,获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中国哲学和文学副教授、教授。

d0f9074e05a3d829f4f6f90f36c57fb9.jpg

书名:《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

作者: (美)欧大年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刘心勇等

书籍简介

《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是加拿大籍美国学者欧大年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作,出版之后,在欧、美、日本等地影响很大。此书英文原名《民间佛教徒的宗教》,因研究内容侧重佛教并不局限于佛教,此书纵观汉代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及佛教各宗、道教、儒教、秘密结社、农民战争的关系,并且与世界各国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希腊罗马神秘宗教的历史,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在征得作者同意后,中译本改成《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与国内民间宗教研究专注于源流和细节不同,欧大年试图从总体上论证:1,民间宗教与各种叛乱并无直接的联系;

2,民间宗教并不秘密;

3,与欧日相比,中国民间宗教只是缺乏从sect长成为denomination的机会。

欧大年从教义、仪式、组织等方面为教派洗脱了暴力的恶名,其穿透纷繁事项的洞察力与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为国内学者所无。在结论部分所揭示的这一领域研究前景令人振奋!

作者简介

欧大年(Overmyer,Daniel L.),芝加哥大学宗教历史学博士,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中国研究中心、东亚学系荣休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其著作对该领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与Jordan合著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宝卷: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等,还与范丽珠合作主编了“华北农村民间文化研究丛书”四卷本。

0758934c94b0dd88a1d46fc2b696f7ba.jpg

书名:《欧人之汉学研究》

作者:(日)石田干之助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译者: 朱滋萃

书籍简介

《欧人之汉学研究》内记载了古代和中世纪初期关于中国的知识;中世纪后期阿拉伯人的中国知识;蒙古人勃兴时代关于中国的知识;第十四、五世纪(从元至明初)欧西的中国知识;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和欧人东航:传教士的中国研究和汉学的成立等内容。

作者简介

石田干之助(1891-1974),日本汉学家。他研究唐代文化特别是长安,熟悉欧美学界情况,著有《欧洲人的中国研究》《长安之春》《欧美的中国研究》《关于南海的中国史料》和《唐史丛抄》。由他主编的书籍有《中国文化论丛》《考古学杂志》《蒙古学》《中国》《东亚》《国学院杂志》《东洋思潮》等。

9ad7636b8ab52bcfefa4cd6a346e0d09.jpg

书名:《宋元时期中国的妇女、财产及儒学应对》

作者: (美)柏清韵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刘晓、薛京玉

书籍简介

《宋元时期中国的妇女、财产及儒学应对》以宋元时代为背景,详细考察了时代巨变下中国妇女地位尤其是财产权的衰变历程,认为这一变化主要是宋代道学家的大力提倡与元代蒙古习惯与法律合力促成的结果,而后者的作用尤其重要。这一变化深刻影响到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柏清韵,1992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中国历史博士学位,后任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早年曾在日本、中国台湾与大陆旅居游学多年,频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广泛接触过许多宋元史名家,有着非常扎实的汉学根底。

c662063cc3f599da07ee0f369571277d.jpg


书名:《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上、中、下)》

作者: (日)盐谷温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译者: 孙俍工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三册六章,详细说明了中国文学的种类与特质,这种横向的研究在当时的相关研究中未曾得见,因此举世推称,尤其是论到戏曲小说,多前人未到之境,有开拓之功。作者盐谷温先生生于汉学世家,在大学专攻中国文学,深究其蕴奥。译者孙俍工先生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与毛泽东有师生之谊,其译文平易舒畅,细致周密。

作者简介

盐谷温,东京大学教授,著名中国文学研究专家,号节山,出身于汉学世家,曾祖父曾经是医生,后来成为研究汉学的学者。盐谷温是盐谷家的第四代汉学研究者。他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大学汉文科和东京大学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学习,190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留校在大学院工作,1905年成为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的讲师,1906年成为东大中国文学科副教授,同年秋天由文部省派遣赴德国留学,1910年从欧洲留学归来,按预定计划又前往中国留学,到中国长沙投入叶德辉门下学习元曲,1912年结束留学生活回到日本。1920年以《元曲研究》论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授。他在中国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戏曲的研究上。

责任编辑:黄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