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8月8日电】“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中国的作品阅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教授8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汉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化、中国作品的伯乐。
丨汉学家是中国文化走向海外的推动者
翻译界一直存在一个现象,有些经典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就变得不经典了,在翻译过程中总有误读、误解,甚至歪曲的现象。
徐宝锋教授发现,在译介到海外的中国经典作品中,汉学家翻译的版本往往比较畅销。“我们发现中文和其他语种之间的翻译,最好的译者是汉学家,他们既精通汉语,又精通其母语,他们可以更好地把中国文化准确地介绍到国外。”
“比如有的汉学家把一部中医著作翻译成外语时,最初只是出于爱好,慢慢发现销量很好。还有很多汉学家把自己喜欢的中国作家的书翻译成外语,意外地在海外成为关于中国文学的畅销书。”徐宝锋教授说。
“汉学家是中国文化走向海外的推动者,功不可没。”徐宝锋教授说,比如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十分痴迷。
不过,在过去几百年间,汉学在西方并未发展成一门显学。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为研究内容的汉学、中国学日益受到欢迎。汉学家一方面研究中国,一方面著述中国,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徐宝锋教授表示,当今国际汉学的新特点是“古今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把古代中国思想和当代中国结合,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研究古代中国需要有当代视野,研究当代中国也须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历史和文化。
丨世界汉学中心将成为世界汉学的“根服务器”
为了促使更多汉学家能够更好地感知中国、接触中国、体验中国,“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8月8日在青岛揭牌成立,该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该中心将在北京语言大学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03个国家、67个语种的汉学家资源的基础上,力争以青岛为核心,集中建设包括知识中心、翻译中心、研习中心、写作中心、会议中心在内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创建世界汉学的“根服务器”,推动世界汉学的蓬勃发展。
徐宝锋教授介绍,7月2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的世界汉学家理事会,下一步将会成立若干个国别理事会,激活汉学家网格,最终形成世界汉学家学术沟通和文化交流的网络。世界汉学中心将赓续译经典、尊圣贤的中外学术交流传统,唱响全球互融互通的时代心声。
徐宝锋教授介绍,未来,世界汉学中心将在青岛开办世界汉学家大会,进行跨主题、跨领域、跨国别、跨年龄的深度交流。
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汉学家走进中国
徐宝锋教授发现,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汉学家,他们翻译了很多中文书籍,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中国的学者回到本国后,把中国的影视作品带回去推广。
徐宝锋教授曾荣获第十一届巴黎中国电影节特殊贡献奖,表彰他和团队在法语地区译介和推广中国电影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目前,徐宝锋教授和团队已经联动巴黎中国电影节、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中加国际电影节等7家国际华语电影节以及海内外多家影视译介机构,组成“CCTSS中外影视译制与传播全球合作平台”,在人才交流、机构交流、项目对接、资讯服务和语料资料建设等方面切实推动了中外影视译制与合作事业的深入发展,推动许多优秀影视作品跨越文化障碍与渠道限制,走近世界各国的民众。
如今,中国影视剧在海外逐渐受到欢迎。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由青年汉学家叶尔泰译制,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热播,取得不错的反响。“未来将会组织更多汉学家参与到中国电影的译制工作中来,让更多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徐宝锋教授说。
徐宝锋教授认为,汉学家是“一带一路”的灯塔和路基,他们懂得中国,能够引领和照亮更多外国人走进中国。同时,汉学家通过翻译写作,为中国文化走向海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现在需要做的是在‘路基’上修路架桥,修建高速公路,让中外文化能够更好地交流互鉴。”
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汉学家可以来到中国,走进来、看清楚、写明白。(完)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