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申·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专业创始人、教研室主任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文化译研网阿塞拜疆语专委会牵头人
“一带一路”青年汉学家联盟主席
阿利耶夫于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之际为李克强总理做翻译
阿利耶夫接受“世界汉学家口述史”项目负责人徐宝锋教授采访
阿利耶夫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给阿塞拜疆语专业生上课
问题:早在汉朝,中国和阿塞拜疆就有了交流。这在阿塞拜疆的史书上有记载吗?
阿利耶夫:具体的文字记录还没有发现,但是在实物和语言方面的存留是比较丰富的。这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
阿塞拜疆位于欧亚交叉口,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香料、瓷器等,越过兴都库什山和中亚细亚,到达咸海,至里海,再经黑海到希腊。阿塞拜疆在古代充当东西方各国贸易转运的驿道,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实物存留。
阿塞拜疆现存的文化交流的实物,大多是建筑。比如古代的客栈,这种类型的建筑包括在首都巴库14世纪的Multani karvansarası,16-17世纪的Xan karvansarayı , 17-18世纪的Atəşgah等,在啥基市Aşağı karvansara, Yuxarı karvansara等。清真寺类型的建筑包括在巴库中国清真寺,周五清真寺,以及17世纪在占贾市的Şah Abbas清真寺等。 因为商人需要路过阿塞拜疆,他们来了之后需要在这住酒店。
再比如,在一些阿塞拜疆古代的坟墓上面可以发现形象善良美好的龙。阿塞拜疆也有自己的龙,但形象不善良,所以这些建筑上的龙纹样是中国龙。
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要么是阿塞拜疆人去中国模仿过来,要么是中国的相关的艺术家路过这个地区,在某个建筑上画过龙。这种建筑物有很多,但缺乏研究。我觉得,深挖这些纹样的来龙去脉,是我们汉学家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它能填补我们自己历史记载上的空白。
阿塞拜疆的“中国清真寺”内部
阿塞拜疆巴库内城
阿塞拜疆巴库 Atəşgah 火苗
阿塞拜疆少女塔
语言典故
除了实物之外,阿塞拜疆的日常语言里也有来自中国的典故。比如要祝别人“心想事成”,阿塞拜疆人会说“祝你的梦想成为中国”。这个典故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它正好反映了阿塞拜疆和中国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
这个典故起源于十三世纪一座很小的清真寺。它位于古代阿塞拜疆首都的一个内城,名叫“中国清真寺”。据说,这个清真寺门口有个专门迎送祈祷者的人,等祈祷结束,就会对他们说:“祝你心想事成”。但阿塞拜疆语的表达就是“祝你的梦想成为中国”,这是字面翻译。
这个流行语从十三、十四世纪到今天,一直是最常见的祝福语。我们会忍不住思考,为什么偏偏说“祝你的梦想成为中国”?为什么不说“成为印度”或者“成为日本”?
我个人认为,这跟阿塞拜疆人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阿塞拜疆人第一个特点,是喜欢做生意。苏联解体以后,第一波来中国做生意的商人里面,就有阿塞拜疆。现在我们也和广州、义乌、乌鲁木齐、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有贸易关系。
阿塞拜疆人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很喜欢买艺术产品,但不喜欢买二手销售的产品。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去生产基地采购,而不是在贸易商处采购。中国精美的丝织品、瓷器、艺术品等等,自古以来就受到阿塞拜疆人的欢迎,于是阿塞拜疆的商人们之间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祝福语:祝你有一天亲自去中国采购中国产品。“愿你的梦想成为中国”的意思就是愿你总有一天能去中国,后来就引申为“心想事成”。
现在,这句祝福语已经不仅只涉及经商,而是成了我们的日常用语。我们都期待疫情早点结束,那就能心想事成,早点到中国来,这也是“愿我们的梦想成为中国”。
2024-11-11
2024-11-08
2024-11-06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