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篇文章选自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世界汉学通讯》(2020年3月30日 第一期)。
《世界汉学通讯》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关注并分析国内外汉学与文化发展、就世界文化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文化热点展开讨论,对民心相通背景下的国际格局及国家治理相关话题展开深度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后的全球文化交流畅想和期待
作者:【乌克兰】安金(Antonina Grunska-Gokdeniz)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从数据来看,自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更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人民币,逼近100万亿。而“一带一路”倡议走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发生的任何事情或多或少影响到整个世界。
2020年初,中国暴发新冠状病毒疫情,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对中国与各国间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起初是多国单方面限制中国人入境,随着疫情全球范围的暴发,多国文体活动停摆,英国和法国的知名书展取消,但我个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后中国跟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会发展得更好,甚至会超过疫情暴发之前的规模。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磨合过程,因为很遗憾,病毒之前很多人对中国已经有一些误解和偏见,而病毒加深了这些错误的理解。但是过一段时间这个病毒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会被其他的新闻和消息代替,更何况我们处在发展那么快的消息时代。
让我们详细看一下某一些区域,比方说中东。你应该很难以相信,但是现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欧曼和卡塔尔跟中国的关系很好。这些国家欢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投资,一直举办各种各样的商务和文化交流活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国家学校里教中文,所以本地人能够通过中文更好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习俗。
我期待病毒后的时间。虽然我们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全球化的时代:消息传达的时间超快,我们能够快速地到达世界各地,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的壁垒和限制。一方面,全球化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自身的资源和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人类的基因从早期就对陌生的地方、文化和民族存在一种恐惧,这是我们心里自然的自我保护的反应。所以我们都有意识的、选择性的对其他文化有一定水平的开放,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文化、语言,使用不同的信息资源,获取媒体和社交网的信息。
病毒后我们中国学者可以多宣传关于真正中国的知识,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拍视频,写帖子,录快拍。中国同时也可以走下一步了解整个世界:旅游,学习英语和其他的外语,更加了解别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病毒之后我个人的计划是继续宣传中国文化,创造几个在线教汉语的课程,给自己的社交网粉丝解释中国人的思维特点等等。我现在住在中东区域阿联酋。迪拜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地方。首先,不管国外的家长还是中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汉语。我为什么包括中国的家长呢?因为华人华侨的子女一般情况下会说汉语,但是要么不会读汉字,要么不会写,因为他们上国际学校,除了父母和亲人之外一直用英语沟通,写作业等等。这样他们从小起要上汉语培训班,同时在外地提高自己的母语水平。另一方面国外有一大批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人:求知欲强的孩子们和年轻人、大学中文系学生、跟中国做生意的商人等等。这些人一直需要很可靠性的信息资源:书籍、课本、杂志、指南、课程和媒体与自媒体渠道。我作为一名中国学家会一直做中国和世界文化的桥梁。
我觉得中国很快就会很顺利地克服这个困难,自然回到正常的生活,恢复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流往来状态。
本文作者
安金(Antonina Grunska-Gokdeniz)是乌克兰的中国学家、作家、媒体人物。她是乌克兰汉学家协会的成员。自2004年至现在学习和宣传中国文化。2020年将会出版她关于现代中国的书,名字叫《China’s DNA》。现在安金住在阿联酋迪拜。
《世界汉学通讯》长期向全球业内专家学者征稿,优秀作者将有机会被聘请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聘顾问,并受邀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文化或学术交流。
投稿请联系王富丽(wangfuli@cctss.org)。
2024-11-13
2024-11-12
2024-11-11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