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帮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增强其在世界舞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对外传播和翻译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译者和外事工作者们应通过深入理解中国艺术史语汇,不断提升艺术知识储备,开阔自身国际视野,将中国艺术的传统魅力和最新发展面貌准确、真实地介绍给世界。
《译讲堂》走进文化部第二期主题讲座
2017年8月4日,《译讲堂》邀请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朱青生先生走进文化部,以“中国艺术与文物在传播和翻译中的若干问题”为题,概览中国艺术史,对中外文化交流中艺术译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析。
与会听众
朱青生教授从世界艺术史大会谈起,以中外艺术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旁征博引,重点阐述了如何向外国人解释中国书画、中国艺术史及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等问题。他说,“我国文化的最高峰是将绘画演变成书法,写出来后称之为写意,这是翻译问题之所在,如果我们把书法简单地翻译成美术学,这一点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书法的本质是在历史痕迹中出现人类存在的表达,这是一条艺术道路,它不需要造型,但却可以达到极致。我们不要把一种艺术标准作为衡量所有艺术的标准。我们要让全世界都意识到艺术史是个‘复数’,是‘art histories’,不是‘art history’,那么我们中国艺术的精华之处就能够被全世界所理解。”
朱青生教授
讲座中,与会听众结合讲座内容与对外文化交流与翻译工作的实际需求,就中国现代艺术如何对外翻译与传播等问题与朱青生教授进行了热烈互动。朱教授还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复兴,需要我们去创造,但不能让它成为牢笼和工具……当代艺术真正的价值是对人类文明推进过程中的动力。
与会听众提问
讲座主持人、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在总结中对朱教授表示了感谢,并结合讲座内容,进一步提出外事工作者需要了解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发展的趋势,需要思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帮助中国艺术文化进行国际对话,也需要充满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诠释中国文化,打开多元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蒋好书处长
《译讲堂》走进文化部系列主题讲座是在文化部人事司、外联局联和中国外文局指导下,由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中国文化译研网共同主办、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系列活动,聚焦中国政治话语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翻译,旨在帮助文化领域外事工作者、翻译从业者和爱好者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知识更新,为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局工作搭建一个研讨学习、拓展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平台。该系列主题讲座将涵盖政策、法规、典籍、艺术等多个方面。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